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

中产又爱又恨的波司登,一年卖了250亿

作为消费者记忆中的“性价比之王”,波司登如今的主力产品已突破2000元,登峰系列更是超万元,价格几年暴涨63%~80%。也因此,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涌现出大量消费者的吐槽:“波司登的价钱比羽绒还膨胀”“月薪两万也穿不起波司登”……但这并不妨碍波司登业绩连续9年创新高。

作为消费者记忆中的“性价比之王”,波司登如今的主力产品已突破2000元,登峰系列更是超万元,价格几年暴涨63%~80%。也因此,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涌现出大量消费者的吐槽:“波司登的价钱比羽绒还膨胀”“月薪两万也穿不起波司登”……但这并不妨碍波司登业绩连续9年创新高。

“太贵了,我再也不买波司登了”,对波司登,消费者是又爱又恨。

自2017年以来,波司登的均价从1000元,飙升至2024年的1800~3000元,万元登峰系列就连一些中产也买不起,网上抱怨波司登贵的消费者不在少数,“每次想买波司登都被价格劝退”。尽管如此,中产的“钱包比嘴更诚实”:他们一边骂一边买,这使得波司登在每一次购物节中的表现,都坐在电商平台销量榜单的前排。

不久前,波司登又交出了一份高分成绩单,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5财年,营收首次突破250亿元达259.02亿元,同比增长11.58%;归母净利润为35.14亿元,同比增长14.31%,两个指标均连续9年创新高。这背后,是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、梅冬夫妇在冰火两极间的平衡术。

01、冰火两极间的平衡术

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服装代工、服装厂厂长出身,于1976年创立波司登,是公司的灵魂人物之一。执行总裁梅冬缝纫工、车间主任起步,与高德康结婚后,一步步进入波司登核心管理层。

“老高主外,负责战略规划;梅冬主内,负责战略落地。”时尚产业分析师、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告诉《财经天下》,他曾在美特斯邦威、波司登等公司担任过高管,跟高德康、梅冬共事过。“高德康做事很有魄力,梅冬处理事情更细致。”

具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两人,在过去一年用“主外主内”的协同战略,推动波司登的业绩再次创历史新高。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高德康坚持“降价就是自杀”的理念,多次公开强调高端化是品牌升级的必然选择,并明确将主品牌核心价格带锁定在中价位1000~3000元区间,同时向3000元以上市场扩张。

2024年双11期间,波司登主品牌客单价达1740元,较2017年约1000元提升58%~74%,1800元以上产品成为增长主力。东兴证券等券商研究显示,波司登1800元以上产品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27.5%,升至2022年的46.9%。2024年,有望进一步突破50%。

展开全文

过去一年,“营销老司机”高德康将广告学运用到极致:在上海中心大厦“叠变”云端大秀,用无人机点亮632米高楼,展示490克可折叠冲锋衣,直播吸引1200万观众,轻薄羽绒服当日售罄;在冰雪大世界举办-30℃时装秀,通过极寒环境验证产品性能,短视频传播量破5亿次,推动波司登2025财年东北地区销量增长。

在产品方面,“我们深挖品类价值,拓宽品类边界,充分挖掘市场增量。比如,去年我们重点关注户外赛事等,以极地极寒系列牵引整个大户外系列,获得了较好的增长。”高德康在6月27日举办的年度业绩交流会上表示。

主内的梅冬,以“运营铁腕”构建波司登的成本护城河与响应速度壁垒。除了持续进行渠道精细化运营,优化供应链与效率革命,梅冬还围绕波司登主品牌规划并主导拓展多元化品类,比如推出“叠变”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,打进户外巨头的后院。

《财经天下》梳理发现,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,波司登推出的冲锋衣成功吸引30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,到2024年9月已售38万件,预计全年销量达40万~50万件,呈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。除此之外,梅冬还主导波司登布局防晒服赛道,拓展非旺季增量。

“我们不是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,我们拓展多元化品类的目的是要让羽绒服卖得更好。”梅冬在业绩会上坦言,波司登拓展的多元化品类,一定是跟主品牌基因相匹配的功能品类。2025财年是波司登连续第9年业绩创新高。面对波司登如今的红红火火, 程伟雄颇为感慨。

要知道,当年,波司登一度濒临破产:不仅面对国际快时尚品牌ZARA、加拿大鹅等品牌的夹击,还内忧缠身。2012年,波司登门店激增至1.4万家,一年新增近5000家,但粗放管理导致单店效益骤降。暖冬叠加渠道挤压下,波司登的库存在2014年高达20亿元,净利润断崖下跌。随后,波司登关店超8000家。

至此,一个呼之欲出的问题来了:波司登为何能绝处逢生?除时势造英雄,“还跟领导人的决策有关”。程伟雄坦言,老高做事有魄力,能破釜沉舟。这一切有迹可循。早在2000年初,在高德康的坚持下,波司登成功上市,反观一些同行,在犹豫之中错失良机。

面对波司登的困境,高德康、梅冬夫妇展现出惊人的决断力:在“断臂求生”式的战略调整下,用三年时间砍掉12个非核心品牌,将所有资源全部押注羽绒服主业。高德康夫妇这步棋下对了。“波司登基础打得好,能借势而起。”程伟雄所言非虚。

随着消费升级与气候适应需求的推动,中国羽绒服开始量价齐升:均价由2015年的432元,快速增至2020年的656元,2023年中国羽绒服均价已达881元。乘着时代的东风,除战略瘦身、供应链革命之外,高德康夫妇还对产品进行升维,“从保暖工具”到“科技时尚符号”,让波司登摆脱了多年的“土味”标签。

中产又爱又恨的波司登,一年卖了250亿

▲图源/《财经天下》

“求贤若渴的老高,对人才也很慷慨。”程伟雄当年从美特斯邦威离开后,就被高德康高薪聘请到波司登。程伟雄还记得一个小细节,一个刚被挖来不久的设计总监想买车,高德康大手一挥给打了100万元。在程伟雄任职期间,高德康更三天两头地跟他开会,探讨波司登的业务发展。

这么多年过来了,虽然一些人离开,但波司登还会给他们寄东西。其中,也包括程伟雄,“退一万步而言,哪怕是下面高管主导,但也需要老高签字,他很懂人情世故。”至于梅冬,“护犊子,特别是自己认可且信任的人。”在程伟雄看来,这也成为波司登核心高管团队“长期坚守”的重要原因。

比如被外界称为主品牌战略“定盘星”的执行董事、高级副总裁芮劲松,设计创新“灵魂人物”的执行董事、副总裁黄巧莲,供应链革命的“幕后引擎”副总裁以及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经理何茂生等,他们都在波司登工作超过15年,黄巧莲甚至长达28年。“这些核心成员分别从品牌、产品、供应链三端,推动波司登从濒临破产到业绩连涨9年。”程伟雄认为。

02、中产边骂边买的软肋

让波司登赢麻了的,其实还是广大消费者。这些年,波司登的受众定位,经历了从“中老年保暖品牌”向“全年龄科技时尚品牌”的战略转型。国信证券指出,波司登核心客群为25~45岁的中高端消费人群,35~45岁家庭用户是“绝对主力”。

他们消费能力强,注重品质与实用性,兼顾通勤与家庭场景,偏好波司登的经典款如风衣羽绒服,以及定价为3000~7000元的登峰LITE及登峰2.0基础款。但奇怪的是,中高端消费者对波司登是又爱又恨,一边骂一边买。

在一些消费者的记忆中,波司登就该是百元级亲民国货。比如河北保定85后张思,她的第一件波司登羽绒服,是高中时妈妈买给她的。大红色的短款,质量好,也保暖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张思发现“款式不仅土,红色还挑场合”。

于是,张思将羽绒服尘封到箱底。这些年,尽管波司登产品设计越来越时尚,张思的经济实力也与日俱增,但她还是被波司登羽绒服伤到了:一些经典款均价从最开始的几百元一件,一路飙升至将近2000元。张思有一种背叛感,她记忆中的波司登就是亲民国货,但“如今的价格一点儿都不美丽!”

位于北京海淀的中产李丽,一直以来更愿意购买国货,羽绒服品牌也不例外。波司登近些年来通过联名设计师高缇耶、登陆国际时装周、签约顶流明星肖战和谷爱凌等,将品牌定位从“保暖工具”拔高至“轻奢符号”。“穿轻奢羽绒服=中产体面”的隐形规则下,有社交刚需的李丽,愿意为这个身份标签付费。

李丽愿意买波司登羽绒服,还因为几年前她去了一趟哈尔滨,穿的正是波司登极寒羽绒服。在冰雪大世界游玩时,同行的朋友瑟瑟发抖,她却感觉不到寒冷。玩得兴起时,身上还会冒汗。这让她对波司登羽绒服“极寒防护”的性能有了更深的感知。

但眼下,捂紧钱袋子的李丽,对波司登的感情变复杂了。今年618,尽管波司登反季卖的羽绒服比平时优惠不少,但看到登峰系列的万元顶配版后,她还是倒吸一口凉气,“这样一件衣服的花销,远超我传统服装的消费占比”。

除不断上涨的价格,关于波司登的品控问题,也存在一些争议。《财经天下》梳理发现,在黑猫投诉上,波司登羽绒服有上千条评论,集中于充绒不足、掉色等问题,高价与质量错位引发消费者不满。即便这样,李丽618最终还是买了一件登峰系列羽绒服。

有哈尔滨之行极寒羽绒服的珠玉在前,李丽认为,波司登的功能性是抗打的。换句话说,波司登羽绒服有技术壁垒,如90%绒子含量、-50℃极寒系列、Gore-Tex面料等硬指标,在严寒地区具备不可替代性。尤其是北方的冬季,有地区温度在-20℃甚至以下,百元产品无法满足御寒需求。

李丽也买过波司登低价位的羽绒服。有一年冬天,她给父亲买了一件599元的羽绒服,“但充绒量只有59克,成年男性穿在身上,远远达不到御寒的效果。除非当作春秋衣服来穿”。

由此可见,中产边骂边买,是品牌溢价与使用价值间寻找平衡点的无奈策略。“骂是清醒,抵制价格虚高、品控不稳,维护消费主权意识;买是妥协,为技术性能、社交身份、冬季刚需等付费。”程伟雄向《财经天下》总结道。

事情发展到这里,又一个问题来了:波司登为什么越卖越贵?为了打造出高端化产品,波司登投入的成本太多了。杭州服装品牌“旧故里拾忆”主理人于样兵向《财经天下》透露,产品品质、技术、时尚度的提升,意味着要用更好的原材料。原材料这些年一直涨价,成本也不断增加。只有涨价,品牌才有钱去投入。

中产又爱又恨的波司登,一年卖了250亿

▲图源/《财经天下》

“若价格维持10年前的价格,面料、做工、版型、设计师、性能都要降低标准。”于样兵继续说道,波司登广告这些年打得很响,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并且,涨价也能维持波司登高端化的品牌调性。

对于波司登涨价的问题,程伟雄补充了一点:直营门店的毛利,要比加盟店高。而波司登门店主要以加盟为主,意味着利润空间被压缩了。更何况,主卖羽绒服的波司登,也会有淡旺季之分,“每年10月开始后的几个月业绩爆表,但春秋尤其是夏天生意就很一般。”位于北京朝阳的一名波司登导购向《财经天下》透露。

于是,在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这一逻辑下,中产们便看到波司登在不断涨价。在李丽看来,波司登涨价并不可怕,就怕高价与质量错位。实际上,企业发展至巅峰之处,总会有暗影悄然而至。波司登也不例外。

03、夫妻档的共赢与隐忧

在程伟雄看来,波司登还应该平衡一下现实和未来。现实情况是:波司登不可能无限度地增长下去,一如价格不可能永远往上涨一样。要知道,波司登埋头耕耘的高端化之路里,有不少同行或非同行挤了进来。

且不说国际品牌加拿大鹅等,仍是一骑绝尘的存在,单单说来势汹汹的国内高端化羽绒服品牌。如定位高端轻奢,主打科技鹅绒+设计联名概念,价格区间在2000~5000元的高梵;定位为科技高端,对标加拿大鹅的“材料科技”叙事,价格区间在7000元以上的天空人。

专业户外品牌君羽/黑冰,以高充绒量+极寒性能成为“隐形侵蚀者”,价格区间在1500~3000元。就连李宁/安踏,也推出高端线羽绒服,主打运动科技+国潮设计,价格区间在1200~2500元。多方夹击下,波司登的高端化之路,陷入防御困局,品牌溢价能力被稀释。

在大众线上,波司登的雪中飞虽然增速很快,但目前的规模仍然不敌鸭鸭等平价羽绒服品牌。时至今日,眼下的波司登可谓腹背受敌。那么,波司登该何去何从?“不能将宝全部押到波司登这个主品牌上,要让其他品牌成长,资源合理分配。波司登是一个集团,旗下有很多品牌。”

程伟雄解释道,波司登主品牌不够强大时,去寻求多元化是有很大风险的。但今天,波司登主品牌已经成长起来,“为什么让一帮小兄弟在贫困中煎熬?”程伟雄口中所说的“一帮小兄弟”,除了雪中飞,还有冰洁、康博等子品牌。由于波司登战略资源向主品牌过度倾斜,以上子品牌这些年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。

以营销费用为例,2025财年,波司登主品牌投入约80亿元,占集团总收入的31%,而雪中飞等子品牌依赖集团内部输血,独立营销预算缺失。对于波司登不将资源倾斜子品牌的原因,业内有不少解读。有人认为,这是波司登历史多元化失败的创伤后遗症:2014~2016年,由于盲目扩张男装、女装、家居品类,波司登股价跌至0.4港元,净利润下滑超过80%。

还有人认为,这是波司登主动抑制:为避免子品牌分散主品牌高端化注意力,冰洁、康博等被限制在区域市场,避免全国性曝光。“跟波司登内部的权力掌控也不无关系。”接近波司登的人士张清告诉《财经天下》。不可否认,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波司登成为羽绒服行业老大,是高德康、梅冬作为夫妻档一个主内、一个主外的共赢。

然而,夫妻档也存在一些隐忧。在羽绒服高端化定价上,梅冬侧重用户价值,高德康更强调“品牌自信是最高领导力”,二者理念存在张力。“尽管高德康仍握有波司登绝对控股权,但波司登主品牌羽绒服由梅冬牢牢把控。”这并非无稽之谈。从公开信息来看,梅冬确实是波司登主品牌重塑的核心推手。2017年,梅冬力主“回归主航道,聚焦主品牌”,砍掉非核心业务。

她指出:“消费者提到羽绒服就想到波司登,但不知我们现在做什么。”但张清认为,子品牌“去能力化”会削弱集团抗风险力,尤其在消费分级加剧的当下。张清透露了一个细节:主外的高德康基本不在公司,都在外面跑市场,而梅冬一直在公司,负责日常管理和运营,更了解公司的人和事。“虽然夫妻俩感情很好,但由于高德康不护犊子,梅冬很护犊子,有不少原本追随高德康的人,奔向了梅冬,资源也随之倾向于波司登主品牌。”

中产又爱又恨的波司登,一年卖了250亿

▲图源/《财经天下》

硬币有正反面,高德康也不例外。尽管有人很认可高德康,但《中国经营报》曾报道,据波司登工作过的管理人员称,高德康对自己充满自信,很难听进去别人意见。和其他人的谈话,也往往会演变为他个人的长篇大论。波司登内部管理也高度官僚化。在波司登集团开会要预演,包括腔调也要排练。“高人”“王者归来”“传奇”这些是公司内部用来形容高德康的词语。

令张清担忧的还有“波司登谁来接班”的问题。1952年出生的高德康,今年已经七十古来稀。哪怕比他小15岁的梅冬,也将在4个多月后满58周岁。尽管儿子高晓东一直被高德康当作接班人培养,但高晓东的业务表现未达到父亲的预期。

高晓东主导的伦敦旗舰店,因连年亏损于2017年关闭,男装业务未能打开国际市场,导致集团收缩海外布局。2013~2017年,高晓东主导的房地产、高速公路等非羽绒服业务,加剧集团亏损最终被砍。从目前来看,高晓东长期远离集团主营业务,其分管的多元化业务,仅占集团营收的0.9%,远低于主品牌的71.3%。

或许是因为此,这些年来,对于让高晓东接班一事,高德康一直没有松口,2018年甚至直言:“在没找到合适人选前,我先坚持。”这意味着,没法退休的高德康夫妇,还有不少硬仗要打。比如消费者提到的诉求:为真实的价值买单,不为膨胀的价格买单。

(文中人物李丽、张清、张思为化名)

(作者 | 易浠,编辑 | 吴跃,图片来源 | 视觉中国,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)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vto.cn/37683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